近日 ,由北京朝阳区教委主办的社区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,在朝阳区的各中小学掀起了国学新热潮。
大赛吸引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、呼家楼中心小学、枣营小学等70多所小学、初中和高中参与,初赛人数超过3万人,目前,复赛已于11月29日完成,最终的总决赛即将上演国学小达人们的巅峰对决。
赛事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,大赛复赛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各组的最高分,分别来自北师大附小、第八十中学实验学校温榆河分校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附属中学,大赛涌现出一些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颇有造诣的中小学生,他们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,很多学校就此形成了浓厚的国学学习氛围。
同时,相关负责人也指出,大赛反映出,学生们整体的国学水平参差不齐,因为传统文化知识属学生兴趣爱好类,非应试教育,所以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,这是目前的现状。
面对应试教育与课业压力,传统文化教育如何破局?通过本次大赛,这样的话题广为关注和热议。
日前,北京市教委最新出台的《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》,已经于2014年11月27日起实施。文件强调,要传承经典,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之一;重视汉字书写、书法、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;中、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阅读量,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。
朝阳区教研中心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分析,这个意见的出台,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,从小学、初中到高中都要多看、多读、多背古诗、古文,传统文化的学习,要形式内容统一起来,既注重传统文化的内在美也要注重外在美,学到真正的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,最明确的信号是这些要求的内容是要进入考试、升学的考题的,量还不会小。想让孩子上好的初中、高中、大学吗,那就好好练好阅读、写好作文、记好古文诗词。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学习,是时代的大势所趋,是有益身心和文化传承的修为,也是应试、升学的需要,是学国学还是顾应试的争论,成为伪命题,这些要求是统一的!